对区块链的理性认识

2019-11-05

曾以为区块链是革命性的、颠覆性的技术,毕竟区块链和人工智能、大数据并列互联网前沿技术。但是,人工智能达到真正的智能暂时还是梦,大数据也实现不了像《复联》里一样的精准分析。前几天国家领导人对区块链的讲话振奋人心,可过去几年的物联网、互联网+,不也都无疾而终了吗。

公有链无法脱离货币

有的观点认为,核反应最初的目的是建造核弹,而核反应现在也作为电能的来源服务于人民,区块链最初的目的是支持比特币的运作,现在我们想要区块链应用于其他方向。也就是说,观点认为核反应的位置和区块链是对等的。

核反应 -> 核弹
区块链 -> 比特币

可是仔细想想,到底该如何对比这几乎完全不一样的两种事物。如果你看过几本区块链相关的书,会发现讲的东西并不会特别新鲜,观点也完全够不上所谓革命、创新。比特币诞生至今不过10年左右,并没有克服技术上的难题,只是不同机制的组合,它应该和P2P或者某种电子游戏处在同一地位。比特币的价值在于进行电子交易,而不是货币本身。

核反应 -> 核能量 -> 大爆炸
区块链 -> 比特币 -> 电子交易

因为核反应,才能产出核能量,有了核能量,才能够产生大爆炸。因为区块链,才有了比特币,有了比特币,才能够进行电子交易。所以这样来看,核能量是离不开核反应的,比特币是离不开区块链的。

那么,区块链能够离开比特币单独应用于场景吗?或者说,其实区块链和比特币是一体的,就像核反应产生出的核能量,有价值的是能量而不是反应,区块链产出比特币,运作于区块链上的比特币才有所谓匿名、不可篡改、可溯源等特性,有价值的是比特币而不是区块链。

几天前广州市政府发布补贴区块链企业的细则(实施细则),明确要求“无币”公有链项目。这项政策,一方面是国家不允许发币,另一方面,公有链无币其实是区块链最理想的情况,一般来说,理想是难以实现的。

比特币解决的是交易中的信任问题,解决方式归根结底是数据存在哪儿。两个人进行交易,如果由交易发起方记账,或者交易接受方记账,或者两个人都记账,无论谁记,只要有一方说谎,甚至不说谎,他就是记错了,都会产生争执,不认账怎么办!这时就需要第三方机构介入,通过银行记账,通过律所解决纠纷。要是连银行、政府、法律都不相信,就不用活了。

如果真的不信任中心化的机构,比特币提出的办法是,让全世界的人都为你记账,全世界的人都会记住两个人的交易记录,谁给谁转账多少,这样无论如何都不再会有差错,除非全世界一半以上的人都犯了同样的错误。所以问题在于,凭什么让全世界的人为两个人的个人交易记账?人家为什么要记?于是将比特币作为奖励,谁记账了,并且被系统认为记的账是有效的,谁就可以得到奖金。

没有奖励,世界上的人不会主动为你记账,分布式账本还怎么维持运行?

比特币并非去中心化

有人认为分布式记账、分布式数据库就已经是去中心化了,但这一定不是去中心化的最终形态。比如,比特币程序的开发、维护和升级?数据确实天下共享,但程序还是要有人制定规则,有人开发,有人发布,出bug了要有人修复,有更好的点子了要迭代升级,分布式的数据全部经由中心化的程序发布中心发布的程序处理。目前解决程序上信任的方式是将程序开源……这一点暂且可行,但是程序升级带来的困难就要大多了,要么确保向下兼容,要么确保所有人更新程序。

另外,比特币的数据冗余是个极大的问题,每个节点都需要备份全量数据,而且大多数是不相关的历史数据。如果单个节点不保留全部数据,就无法保证分布式数据的可靠性,但如果保留全部数据,又是对资源很大的浪费。中心化系统一份数据就可以解决的问题,为了能够相互信任,就多出来几十亿份数据?就好比我不相信银行,就自己造一个银行,自己管自己?

可以畅想一下,在牺牲去中心化概念的情况下,能够有哪些可能。

一、全球共用一个数据库,数据库只承担储存数据的任务,分布式程序只解决共识问题。数据库非常安全,数据容量非常大,但是写入规则严格,需要全球一半以上的人认可,或者通过其他的共识机制准入。任何人可以随意查询,可溯源,历史数据不能修改。共识程序是必要的,决定了哪些数据可以写入,比如判断余额是否足够,而且是全世界的人一起判断,如果有坏人想要写入非法数据,需要买通全球一半以上的人……这样数据冗余最少。

二、每个节点只保留一半数据,数据拆分为历史的一半和当前的一半。一个人储存最新的一半数据,另一个人储存旧的一半数据,旧数据只需要负责储存,当新数据过多时同步到旧数据这里。新数据负责接收广播、写入数据,功能等同于现在的节点,如果遇到需要查询历史数据的情况,就从旧数据的一半查。相当于两人合作完成一个节点,新旧节点随时随机搭配,节点的新旧由系统平均分配。至于安全性,因为全网的节点随机配对,应该不会低于比特币,最坏的情况是一半的节点全部挂掉。同理,可将两份数据扩展到多份数据的情况。

三、每个节点只保留一半数据或者更多份,数据对半拆分。就是同一条数据,按照一定规则拆分为多个数据包,分别储存在不同的节点,参考HDFS的储存方式,存在一定冗余,但又节省了不少空间。再激进一点,数据可以实现自验证,网络中的每个节点储存的数据大小是随机的,当用户查询某一条数据时,从全网的节点中搜寻可以组成所需数据的节点,然后从中取出数据。也就是说整个节点网络的数据都混杂在一起,难点变成了如何给数据包设计自验证机制。

数字货币和区块链没有关系

有的人谈到区块链的应用,会把央行关于数字货币的研究给扯上,甚至某交易所知名总监,以区块链为主题的演讲,却把比特币和Libra的趣闻轶事说了一遍。很多人都在忽略概念上的区别,这无关紧要,也至关重要。央行说有发行数字货币的计划,也说过区块链可以作为技术选择之一,但区块链从不是必须的技术。区块链对于国家的意义,是“以去中心化之名,行中心化之实”,意在一统国内互联网,方便监管。即使没有区块链,国家也有能力实现各种应用,只是借势上了区块链的船而已。

过去的区块链指支撑比特币运行的技术体系,未来的区块链将几乎约等于联盟链。

华为区块链白皮书中的观点很客观,区块链是互联网的补充,它不会脱离传统数据库,离不开TCP,只是在特定场合下发挥独特的作用。对于国家来说,链上的数据清晰可见,没有人能暗箱操作;对于企业来说,可以方便的实现制衡,几家企业合作共享一组数据,区块链则是打开大门的钥匙。如果没有区块链,可能说不上来数据共享是个什么样子,区块链诞生了,并且比特币在世界范围稳定运行了十多年,所以这是可信的、有前途的技术方向,大家都争先恐后创新、落地。

可以预见,未来区块链的开发会分为两类,一类底层开发,一类应用层开发。底层开发的技术要求更高,开发者素质更高,应用层开发则类似于现在的Web开发。会先后出现一些区块链应用提供商,也会相应的出现一些SDK,开发者调用区块链储存数据、进行交易,类似于现在调用数据库提供的API、请求支付机构的接口。

所以

区块链会被广泛应用到我们的网络中,但不足以改变世界。(不要笑)

更新

无意间发现了分布式网络 ZeroNet ,是一个早在2015年就发布的项目,它几乎满足了所有我对区块链储存系统的想象,而且功能完备,可以基于这个网络搭建博客、论坛、邮箱、共享文件等。当然,我曾想到的、应该存在的问题,ZeroNet也一个都没有解决,算是对我的一些想法的验证,惟一不同的是我希望将分布式网络对接到公网,但ZeroNet的做法是建立了一套自治的网络系统,包括.bit域名也只能作为URI的后缀,这无疑限制了该网络无法被更加广泛传播使用。另外,由于点对点文件系统难以监管,GWF将ZeroNet列入名单,这虽然是特殊现象,但ZeroNet和IPFS等网络似乎可以说明,区块链最适合也只能应用于金融领域或者受限制的互联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