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想要“行万里路”

2019-03-14

微信朋友圈

首先这不是一个正确的想法,是典型的做什么决定想什么,而不是想什么就去做什么。

我在朋友圈发过一些景点的照片,这件事情会持续下去,大概1年左右的时间。按1个月3个景点算,1年大概30个景点。帝都稍微知名的、免费的景点也就差不多了。这些景点信息收集自网络,是网友关注并推荐的地点。1年后收入有增长时,会考虑收费(¥19.9以上)的景点。

在某个过渡期间,我的三观开始崩坏,也需要重塑。其实“观”有很多,除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可以有事业观、婚姻观、饮食观、出行观、打游戏观等。我想见到更多的人,看到更多的事。看看国内顶尖的建筑,看看上万人趋之若鹜的风景。想想身边的人为何而来,会怀着怎样的心情离去。我还记得在太原市图书馆见到的志愿者队伍,都是老大不小的工人,虽然穿着制服,但看得出来他们的出身,猜得到他们的工作,因为那真是熟悉的身影,在宽敞明亮的大厅里不知所措、唯唯诺诺、格格不入,如果你在农村生活过,就会明白。我也记得在道馆里认真参拜神仙的香客,烧香、磕头、许愿、捐钱,让我不得不思考宗教信仰的力量,因为我想许愿,却发现没有愿望可许。我还发现外国大叔见到你真的会点头微笑。

我曾在QQ空间发过一些观点鲜明的内容,不知道有什么好的坏的影响,也无所谓知不知道。一方面不想再维护QQ空间的内容,二是我赞同“谦虚不是美德”的观点,所以有些内容可能不够谦虚,但都是实话 :p

我认为作为接受过高等教育的90后,应该有并且能够容忍甚至接纳新的、奇怪的、特立独行的想法。我们只是独立的、渺小的个体,有可能下一秒钟就会发生意外,也有可能我们会做出在别人眼里是异类的行为,或者我们原本就是别人眼中的异类。几百年前一只跳蚤或一滴水就可以传播瘟疫,贸易船只上每个奴隶身上都可能携带致命的细菌,人们对此类疾病一无所知,求助于僧侣和医生,洗冷水澡、用柏油擦拭身体或是将黑甲虫碾碎涂抹在伤口,却毫无功效。疾病从个体感染到整个家族,蔓延到整座城市,成千上万尸体腐烂在街头,人们将原因归于神灵发怒、恶魔作祟,寄希望于天使或仙女,政府对疾病束手无策,只能组织大规模祈祷和游行。死去或幸存的人,他们也都是有思想的、独立的个体,和我们一样。

微信好友的群体与QQ不同,也曾想过目前朋友圈的内容是不是很low,于是在虚荣心和真实之间犹豫。显然现在选择了后者,并且这里的内容也将作为外链第一次被分享到朋友圈。

博客

我的博客经历过多次建立和销毁,上一次的数据还有备份,但是主机因为科学上网被墙了。每次都想写一些值得写的东西,后来发现要写出不让人后悔的东西太难了,就像看到QQ空间以前的说说,会感到脸红想要立刻删掉一样。有些比较无聊但又想写写的东西,像“在XX平台运行一个XXX”、“XX框架/工具的Hello World级demo”之类,会发到另一个平台 语雀 上。

博客主题仿自王垠的博客 当然我在扯淡 ,我在 生而为人,却想成神? 中有提到过对王垠的敬佩,除了极高的学术修养外,他对很多事情都有独到、精辟的见解,是真正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光是这一点就远超常人,那也是我努力追求的可贵品质。

北京,北京 开始,似乎很多技术无关、也没有明确观点的内容。当时多次提到独居的概念,独居并不意味着孤独,而是你可以变成任何你想变成的样子,做任何想做的事请,是一种机会。技术相关的问题会连同其他问题一起重新被审视。技术能力的好坏取决于你有没有用过React或Spring Cloud吗?绝对不是。那又是什么呢?

如果现在一心关注技术,就像在学校临近毕业的一年,技术一定可以有增长,但那样就没时间也没心情做其他事情了。就像当时我如果懂得其他事情,而不是只关心技术的学习,某些事情一定可以处理的更好,但就不会有超过同学的技术能力,可能现在还在这互联网寒冬之际跑金三银四的招聘会。二者不可兼得,不同的选择会面临不同的人生,这也正是我在 要是能重来,你会怎么活? 想要探讨却没有具体阐述的主题。那么,现在该怎么选择?

最后

这里是我的博客,网址是 www.smallyu.net ,会更新一些和任何人无关的内容(如果你认为和你有关,请屏蔽我)。smallyu可以理解为中英混拼,也可以将YU理解为专有名词,在域名中小写,所以有了smallyu的英文拼写。其他文章页面并没有返回首页的链接,但是这次你可以点击这里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