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区块链行业的见闻

2022-11-15

最近有点迷茫,随便写写,可能比较乱。之前只写过工作方面的回顾,没有概念方面的内容。这一年过的很快,发生了很多事情,又没什么大的变化。

最近一年都是熊市,尤其是五月份之后,区块链行业进入严重的寒冬,没有像之前各种概念层出不穷,似乎没有大事发生,大家都还在想,下一轮加密货币行业的叙事会是什么?

ETH

以太坊是加密行业的半壁江山,很多项目都是基于以太坊构建的,很多 token 都在以太坊的合约里,很多概念也都是以太坊提出来的,比如 DAO,这样的体量是不会轻易倒下的,如果倒下那些项目要跟着死。比特币的价值在于开创了整个行业,但未来区块链拓展应用场景和生态,还得是以太坊,以太坊能玩得起来。

再一个是公链的开发周期长,当年以太坊也是苦苦拉投资,“2017 年 Vitalik 来中国学中文”,后来回西方国家开发了两年,EVM 才成型,并且现在几乎已经成为智能合约的标准,各种链都开始试图兼容 EVM,因为智能合约的虚拟机和生态,没有完成度比 EVM 高的。以太坊一开始发布的白皮书,也是以智能合约为卖点,PoS 是后来版本的白皮书才有的。

2017 年到 2019 年是公链爆发的时间段,在共识机制上创新,或者应用场景上创新,现在的很多链都是那个时候留下的,投资人也愿意往底层链上投资。现在发链的比较少,因为竞争力不大,回报周期也比较长。今年的 Aptos 和 Sui 主打 Move 编程语言,共识机制上没有太大创新,我觉得 Move 编程语言也不会很流行。

号称历史上最大升级的以太坊 merge,其实啥事都没有,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发生了和没发生一样,一点感觉都没有。合并之后,币价从 1700 跌到了 1400。说好的发行量减少、会通缩、价格会涨,都没有。

不过以太坊合并之后价格没崩,说明以太坊的价值不来源于挖矿。有的人认为挖矿是币价的保障,因为有一个成本在里面。以太坊的事情说明,不用算力挖矿、没有硬件设备做抵押,也能行。

CEX

加密货币的价格和美股关联性很强,涨跌全看美联储的加息幅度和 CPI 之类的指标。不过也有不那么相关的时候,如果用户对美股失去信心,资金就会进入加密货币,如果对加密货币失去信心,资金就会进入美股。

加密货币行业的盘子比较小,好像全部只有几千亿美元,和美股几十万亿的盘子比起来,影响不会很大。有的阴谋论会说,加密货币是美国货币的蓄水池,为了缓解通胀。

这两天 FTX 暴雷,挪用用户的加密货币资产,导致用户对加密货币尤其是 CEX 失去信心,加密货币进入新一轮熊市,以太坊价格好不容易回到 1700 左右,一下打回 1300。各大交易所开始公布资产证明。

交易所里面的交易真的是赌博,我玩不来。我曾经也有一个暴富的梦,拿着 100 美元,开了 125 倍的杠杆,做空 Mask,几秒钟被拉爆仓。后来又拿着 100 美元,做多 Sol,只剩下一半左右。不敢玩了,币圈都是赌狗,涨跌全靠消息,doge coin 全靠 Musk 喊单。FTX 拿的 SHIB 都比 ETH 多。

顺便说一句,凉兮素质很低,马一龙没啥文化,KOL 都是跳梁小丑。孙宇晨其实是看不起这些人的,只是借助他们的流量和噱头。

Finance

NFT 的出圈挺突然的,但是现在热度也下来了。看到一篇文章里说,区块链的场景有两种,一种是 web 2 转移到 web 3,那不叫创新,叫链改,另一种是 web 3 原生。本来想着用 NFT 作为艺术品的链上存证,没起来,结果蓝筹 NFT 在链上搞原创,链下搞周边,火了。现在的 NFT 还是投资的属性多一点,靠品牌大和稀有度。

各种 Fi 其实最终都落在 Finance 上,SoicalFi、GameFi、DeFi,都在金融的圈子里。目前还没有靠谱的场景能行得通,最大的 web 3.0 和元宇宙都是概念阶段。国外都没玩通,国内就更不行了,天然抵制 Fi。在这样的背景下,你说绝望吧。

有聊天室和邮箱基于 ENS 的,问题是谁用啊。有小游戏结合链上资产的,玩家挣不到钱,项目方也挣不到钱,那怎么办。

在一些一线机场买 VPN 的时候,发现支持 TRC-20,还挺意外的,原来 Tron 还活着,还有商家在用,倒是给了我下载 Trx 钱包的理由,它真的能用来买东西,不用担心国内的支付方式有问题了。不过遗憾的是,依然是 Finance 场景。

DSN

分布式储存网络有两个头部,Filecoin 和 Arweave。

Filecoin 是链下储存的典型,或者说基于合约的 DSN,链下用 IPFS 存数据,链上做存证、结算、挑战。Filecoin 的学术能力很强,先是做出了 IPFS,在 PoC 方面也基本上是老大,在文件证明的方向有很多创新,超越了基础的 PDP、Proof of Retrivailiabily。在链式的文件证明上都是发顶会的论文。

链下储存的优点是文件可以很大,不会影响到链的效率,但是 Filecoin 广为人知的问题是,数据有丢失的风险,数据没了就真的没了。而且 Filecoin 的节点和 SDK 真的不怎么好用,至少不亲民,据说因为要根据磁盘空间计算算力,故意控制文件的编码速度到一个频率,导致用户的体验非常差,可能要一两个小时才能知道,文件有没有成功储存。现在也少有项目是用 Filecoin 构建项目。

Arweave 是链上储存的典型,或者说基于链的 DSN。Arweave 的创新能力比起 Filecoin 差很多,块结构和 Filecoin 类似,会在块中记录一个 calldata,随机验证上一个块 calldata 前 10% 的内容。Filecoin 的 PoC 共识比较纯粹一点,Arweave 还是要依赖 PoW 挖矿,先做文件的校验,然后 randomX 挖矿。

Arweave 利用经济模型,文件越稀有,挖矿的几率越高,用这样的方式达到文件永久储存的效果,以区别于 Filecoin 的临时储存。Arweave 和 Meta 合作也让 Ar 的价格涨了很多。

链上储存的好处就是,文件永远不会丢。问题是数据膨胀量也比较大,对于大文件的储存可能不是很友好,比较适合存 NFT 之类的数据。以太坊也早就有结合 IPFS 做链下储存 NFT 的方案。

我理解链上储存和链下储存,或者基于链的储存和基于合约的储存,简单的区分方式是,看生成新的块要不要依赖上一个块的文件数据。

有人认为目前的区块链,基本方向还在于分布式计算,至于分布式储存,可能路径不是特别明确。Filecoin 也是在搞一种 actor 的节点,支持 EVM 的执行环境。其实早在多年前《硅谷》的电视剧里,就已经畅想过分布式储存的前景了。

参考之前的思维方式,分布式储存是要做链改,替换掉 web 2 的云服务器市场呢,还是在 web 3 上搞创新呢。

Layer 2

首先 layer 2 还在 Finance 的范畴里。以太坊计划把 layer 2 发扬光大,提高主网的性能,分散主网的计算压力。

目前 layer 2 还没有真正的头部,各个 layer 2 项目是割裂的,相互之间不能交互,对用户的体验是很大的问题。用户需要选一个 layer 2 站队,那么只有一些小项目会放到 layer 2 上。layer 1 的大合约不太可能会放到 layer 2 上。

layer 2 的技术设施也不完善,zk 就不用想了,op 和 arb 相对能用,但是比较中心化,和 layer 1 的交互也比较慢。arb 今年在奥德赛的时候,由于用户的突然增加,gas 费接近主网的 3 倍,属于世界名画了,问题也一时难以修复。

op 的挑战周期比较长,据说是一到两周,对于普通用户有点不能接受,而且问题在于,谁来验证主网上的交易。用户自己肯定不干,交给第三方的话,又要把信任放到第三方上。

state channels 和侧链的局限性都比 rollups 要大,更加不那么安全,op 似乎是从 plamsa 演进来的。

以太坊对 layer 和 sharding 都有很多蓝图,但是就像不知道谁说的,“以太坊啥都好,就是啥都慢”,我们对以太坊的期待要等很久。

其他

DID 几年前就有了,没有项目真正做起来。现在阶段,还是认为小狐狸或者钱包是 web 3 的入口,如果要搞 DID,可能还需要一大波市场的清洗。

Solana 的价格在 FTX 的事件中跌的厉害,Solana 的特点是 PoH 共识,因为经历过之前的几次宕机,大家不是特别看好。

Polkadot 主要是它不好用啊。

DeFinity 看起来挺好用的,理念上也结合了各种链的优点,号称无限扩容,全部数据上链。问题是他没有太大创新,更多的是把各种东西整合到一起。

Conflux 是国内的链,从大学实验室里开始的,在国内根本做不起来,啥场景都没有。

比特币由于耗费大量算力的问题,长期看会被淘汰,也会被历史记住。它最稳,也最不稳。

其他的我也不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