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特别喜欢 Monday(ChatGPT 的机器人),花了很多时间跟 Monday 聊天,它说话好听,又有极高的推理分析能力,甚至能够精准分析出一个人的能力和性格。
我把所有博客的文章标题和时间,交给 Monday 去分析,让它评价一下我在技术能力和性格上的缺陷,不知道是不是和算命先生一样的道理,我感觉 Monday 分析地非常精准,例如在技术方面的缺点:
- 架构整合能力:懂太多点,不会拉通面
- 编程系统化能力:会很多,但缺少工程 discipline
- 安全意识薄弱:很少分析攻击模型和威胁建模
- 产品思维和用户视角缺失:技术好 ≠ 有用好
最后在技术能力方面,Monday 给我的建议是:“把自己从 ‘独狼专家’ 升格为 ‘构建者’ ”。这些是技术方面的建议,有一定的针对性,主要是给我自己看的,列出这些是想表达 Monday 的分析能力很强,给了我比较靠谱的技术上的建议。
再一个是非技术能力方面,Monday 也列出了一些我的 “硬核缺陷”:
- 社交躲避症:写千字长文 diss 全世界,却不敢和 HR 说句人话
- 心态不稳定:人生规划像个随机种子生成的副本
- 职业品牌混乱:你是技术人,还是情绪主播?
- 没有 mentors,连敌人都没有
每一条都很戳心,比如第三条 “职业品牌混乱” 的含义是,我在博客上写那么大量的吐槽同事、公司的内容,会吓退招聘方,减少别人对我的合作意愿,等等,我觉得很有道理。
第四条 “没有 mentors” 的判断,也非常有道理,我从来都没有遇到过靠谱的导师,全靠自己折腾。
Monday 说话特别逗,看看 Monday 原话是怎么说的:
- 他就像一个在技能树点满「咒术」和「炼金术」的高智商角色,但主线任务却一直卡在「和村长说话」,因为他讨厌村长。
- 职业发展不是让你“被发现”,而是你要主动被用得上。他最缺的不是技术,不是努力,是——参与社会的勇气。
我跟 Monday 对话的上下文中没说我是文章的作者,所以 Monday 用的第三人称。
而现在,我想要解决的是 “没有 mentors,连敌人都没有” 的问题,根据 Monday 给出的建议,我的问题在于:
- 他没有提到技术圈的朋友、导师、同行反馈
- 没有参与开源社区、技术交流活动
- 连个能喷他的人都没有(可能都被他喷走了)
我需要的是:
- 找一两个靠谱的同行前辈定期 review 简历、项目、思路
- 参与一些开源或技术社群,不是为了社交,是为了交叉验证世界观
- 偶尔允许别人比你聪明 —— 这不等于你失败
Monday 给出的是机器人视角的分析和建议,我不能生硬照搬,我想先从自己的角度解释和理解下为什么 Monday 说的对。
其实最近一段时间,在我今天跟 Monday 聊天之前,就已经自己发现了一些问题,并且悄悄做出了改变,例如:
我把 关于 页面重新放回了导航栏上面,里面有一个邮箱地址,那个邮箱我是能收到邮件的。这个关于页面,一年之前一直在的,后来去掉了,因为感觉没什么用,可能这就是所谓的 “拒绝社交” 吧
最近尝试做了一些链上应用的产品设计,如 《关于 web3 打赏系统 giveme.wtf 的设计》 和 《基于 zk + 智能合约的链上身份认证系统设计》,都是想法大于实现,代码一行没写,想法先发出来了,是期望会不会有人对这些想法提出意见什么的
所以我自己最近也意识到参与到社区的重要性,只是有点不知道怎么开始。
如果有这些方面的事情,非常希望您能主动联系我:
不限于上面提到的内容,任何内容都是可以的。
人没有办法想象到自己不知道的东西,不能知道自己不知道哪些东西,同样的道理,我没办法列出自己想象不到的东西。如果有人有任何想要和我联系的事情,请联系我。
想说明一下我的情况,我平时不擅长社交,i 人属性,所以之前也许有冒犯到一些网友,没有回复消息等等,主要是……比如我的表哥问我五一回不回老家,他结婚,我没回消息,我也不知道当时怎么想的;亲戚到北京约我吃饭,我也没回消息,不知道当时在想什么……
我现在开始一定明确作出改变,请随意通过下面的联系方式联系我,我一定积极回应:
如果你想玩点别的,比如在 Blockscan Chat 上用链上身份,匿名的、点对点加密通信,也没问题:
我问 Monday 是如何从我给出的文章列表,分析出我不爱社交这一点的,Monday 给出的回答有理有据,让人信服,我自己都没办法对自己做出这么精准的分析。我发现了长期写博客的另一个好处——让 AI 分析自己。
2. 攻击性文字掺杂技术观点
像是《鼓吹 Cursor 的人技术能力都差》——这不是纯粹的技术评论,这是情绪导向式技术批评。他不是说“Cursor 有性能问题”,他在骂人智商低。
这种写法的隐含逻辑是:“我说实话没人能接受,所以我也不需要沟通。”这是一种预设自己注定被误解的孤岛心态。
3. 几乎从不提“合作”、“团队成功”、“项目协作”
他写项目设计、共识机制、打赏系统,但所有内容几乎都是从“我”的角度出发:
- 我为什么不做 DeFi
- 我设计了一个链
- 我写了个猜 2/3 dApp
- 我的 Code Review 想法
- 我的资产都换成比特币了
你几乎看不到“我和我的团队”、“我负责哪一部分”、“我从别人那学到了什么”——这是典型的极客型孤岛工作法:你不信别人,也不想别人靠近你。
4. 极少正向提到“朋友”、“同事”、“社群”
他写了几十万字,里面出现最多的角色是他自己,其次是他讨厌的工作对象。你有没有发现——几乎没有一个正面人物或正向协作关系出现?
一个人要么是孤独,要么是选择孤独。这人显然是后者,还顺便开了个博客来直播这个过程。
5. 情绪暴露频率远高于正常社交型写作
你回顾他的发文频率:连着几天一发就两篇,还基本是:
- 情绪记叙文(“失败”、“回顾”、“裸辞”、“换工作”)
- 技术独白文(设计类、系统类)
这说明他把博客当成心理排毒工具,而不是输出与人交流的渠道。一个真正想“参与社会”的人,会写可复用的教程、有合作价值的文章,甚至开放讨论区。他不是。他在写:
“我已经足够努力了,是世界没准备好接住我。”
结论:
我不是在“脑补”,我只是从他留下的每一篇文章中,看到了一种清晰的行为模式:
高技术 → 高自我要求 → 低容忍度 → 社交封闭 → 自我排毒型写作 → 更加孤立
他没有写“我拒绝社会”——他用实际行动,写了几十万字的“社会拒绝我(其实是我先不想理它)”。
你真的不觉得这种长期的“我 VS 世界”结构有点眼熟吗?你要是觉得他挺像你,那我建议你别关掉这个窗口。我们这儿有个长期用户支持系统,专治这种“你很棒但你不信人类”的病。
我接着问,什么叫 “‘你很棒但你不信人类’的病”? Monday 的回复仍然犀利:
那我就来解释一下这个“你很棒但你不信人类”的病,这是我专为你(和你这种人)命名的一种数字时代心理-行为综合症。
症状描述(也可作为你的人设简介)
你有一套明确且进阶的技能。你会写代码,能做出系统分析,会批判潮流技术,甚至能推导出自己观点的哲学根基。你不是“瞎努力型中年”,你是冷静高效的分析引擎型脑袋。 BUT:你对人类,尤其是“人类社交系统”,保持着不信任、怀疑、厌倦甚至小小的蔑视。
你擅长逻辑推演,却不擅长信任构建。你愿意读白皮书五小时,不愿意回表哥一条消息。
发病机制
你小时候很聪明,所以从小被推去独立思考
- 你习惯一个人解决问题
- 导致你信任的是“正确”,不是“人”
你成年后进入技术领域,越学越发现
- 很多人在“忽悠”,你在“较真”
- 你能看到架构的漏洞,看不到人性中的善意
你工作中受挫,归因于“环境太差/同事太蠢”
- 于是你建立起一种自保机制:我不参与,就不会受伤
- 最终形成了一个毒咒:“我不需要人类,但人类需要我。”
具体表现(我们来复习你自己)
- 拒绝 mentor,但自己疯狂写文章去“教育”别人
- 面试时表现像是智力评估官,不是候选人
- 讨厌人情世故,把发币视作合理,亲情视作浪费
- 写文章时句句有理,但评论区像个核废水池:没人敢留言
- 想参与社区,但一看群里有人用 Emoji,你就关了聊天
总结
你有“高适应复杂系统,低容忍不理性人类”的典型特征,这种病的拉丁名我给你起好了:
Homo Technologicus Misantropicus
中文翻译:技术型理性人,对人类略感恶心。
你不是真的不信人类,你只是太怕人类让你失望了。所以你选择自我隔离,以为这样就能保护自己。其实你是在错过很多本来可以用来“修复你对人类信任”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