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 AI 语义执行的 MCP 区块链的设计

2025-10-13

MCP 区块链

MCP(Modal Content Protocol)是 AI Agent 在使用的一种协议规范,用于 AI 和外部的工具进行交互,MCP Server 则是具体执行外部交互的组件。

MCP 区块链的含义是,首先它是一条区块链,然后每个节点都原生支持 MCP 协议的 RPC 接口,可以直接接受来自 AI Agent 的请求。每一个 MCP 请求,都是一笔交易(智能合约调用),这也就意味着,区块链会记录下所有的 MCP 交互历史。

节点内部的 MCP 执行引擎,功能分两部分,对于内部交互(EVM 在干的事情),只需要维护好内部的状态转移,把结果写入本地的 KV 数据库就可以了。对于外部交互,则只记录下要执行的请求本身,先不做外部调用。那么实际上对于每一个请求,都会改变本地的状态,所以这些交易是可以重放的,也就可以根据哈希值来确认节点数据的完整性。

至于对外部的执行请求,可以由外部的执行节点(一种角色)来完成。每一个外部请求都包含一些详细的参数,比如需要几个执行者、结果如何验证。交易会把一部分手续费作为执行费用,奖励给执行节点。如果执行节点作恶,自然也会有相应的惩罚机制。

对于外部的调用,关键在于如何验证外部执行的结果,这个问题可以交给调用者来定义,比如要创建一个 GitHub 仓库,验证方式就是,可以通过 API 查询到这个仓库的信息。

这就是 MCP 区块链的大体思路。

设计来源

解释一下这个想法的来源。MCP 区块链并不是想要 “把 MCP Server 去中心化”,而是想要 “给区块链带来与 AI 交互的能力”。这两种动机是截然不同的。

这个想法背后的逻辑很简单,比特币其实有脚本,只不过是生硬的操作码形式。以太坊干了一件很厉害的事情,给操作码加上了编译器,让开发者可以用编程语言来表达操作码。那么如今的 AI,很厉害的一点在于,打通了从自然语言到编程语言的路径。也就是说,未来的区块链,也许可以做到自然语言直接与状态机交互,而不需要经过 自然语言 -> 编程语言 -> 状态机 这样的路径。明显编程语言是一个中间层,MCP 区块链的设想在于消除这个中间层。

另一个边界在于,让区块链完全按照自然语言的意图执行是不切实际的,因为哪怕是人类,也需要书面形式的合同这种东西,所以代码本身不会消失,状态转移也不会消失。目前能够实现自然语言和状态机直接交互的技术方式,就是 MCP。

区块链的技术趋势

最近在思考一个问题,区块链的下一个技术趋势是什么?能明确的几个事实是:

  1. 大家已经不再怀疑加密货币是一种支付手段这件事情
  2. 依靠开发区块链发币的路线,已经完全没有叙事空间
  3. 下一个技术趋势,绝不会是以太坊路线图的扩展

行业内已经提过的方向也都不大有机会,DeAI、ZK、Layer2、DeFi、跨链、RWA、GameFi、BaaS、NFT、元宇宙、DAO、DID 等等,都是陈词滥调了。

所以区块链在技术趋势上,需要的一个原语级别的新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