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年的工作回顾

2025-10-18

前几年写过的关于工作内容方面的回顾:

这些事情只涵盖已经结束的工作,不包括正在进行的工作:

以太坊 PoS 网络的质押生态建设

不是以太坊主网,是自己发行的网络,因为用了以太坊 PoS 的共识模式,所以涉及到 32 ETH 质押的流程。这件事情也简单也不简单,简单之处在于,不就是以太坊节点的使用么?不简单的地方在于,以太坊一共有 5 种执行层客户端和 5 种共识层客户端,虽然都支持标准的 EIP 协议,但是节点关于 key 的导入、管理、发起请求的方式各不相同,节点的启动参数方面也有一些隐藏的坑。

写文档教程、在社区里引导用户、一对一 “辅导” 用户如何自己搭建 Solo Staker 节点,从前端页面发起质押交易,到后端节点拿着质押凭证启动 Validator 等,主要就这些事情。期间还尝试了用 Flashbots 搭建 MEV 节点、给以太坊客户端提交小的功能性 PR、测试不同客户端 EVM 执行效率的 Benchmark 等。

Hyperlane 跨链

Hyperlane 是一个去中心化的跨链协议,用 Relayer 和 Validator 两种链下角色,来保证跨链消息的有效和正确。当时做的事情是把 USDC 跨链到自己的网络上,印象最深的一个坑是那个时候 Hyperlane 还处于 heavy development 阶段,Relayer 节点直接把黑名单的变量名赋值给白名单来用,就上下两段逻辑,变量名复制错那种,用起来非常迷惑。然后还给他们提了 PR。

最后虽然自己搞明白了 Hyperlane 的原理,有能力搭建起一整套跨链环境,但仍然是以官方合作的形式,由他们的团队来维护一些链下节点,相当于给我们链开白名单、增加对我们链的支持。期间他们还有个对接的人离职了,说明团队成员的变动也大。

ZetaChain 的二次开发

ZetaChain 是一条 Cosmos 的链,提供了一种去中心化的资产跨链的方案。我们的项目主要做 Restaking,涉及到多链之间质押状态的同步,所以基于 ZetaChain 的机制做二次开发。

这件事情的难点在于当然得首先搞懂 ZetaChain 的代码逻辑,才能做二次开发。再一个是需要搞懂 Restaking 的业务逻辑,大意好理解,具体的细节不少。然后是 Cosmos 节点的开发和运维,链的部署、升级、回滚等。还有需要参考 CometBFT、Cosmos SDK 的源码结构以及代码流程,开发用于 Restaking 的 AVS 框架什么的。也就这些。

钱包后端开发

主要指非托管式钱包的服务端程序,给客户端提供数据来源,构建交易请求、返回余额、交易记录等,包括比特币和以太坊两个网络。还体验了一下用 Swift 写一个 iOS APP 的 Demo 界面,来演示给比特币交易签名的过程。